close

「藝術是社會環境的預警系統」

聽著台上講者的這句話時,懷疑的想法在我的腦中掠過。

是的,我並非身為一位藝術家,但如果這句引用自麥克魯漢的話語有幾分依據,

那是否對一位社會觀察家(人人都可以用幾個自我抬舉的自稱,有人還曾經和我炫耀他是一名有證照的雨傘測試員)而言,

進戲院看幾齣戲劇,到美術館看看幾場展覽,我就能見微知著地抓住藝術家所發出的警訊?

藝術對我而言並不是甚麼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但要如何去欣賞便是一門仍要學習的課題。

自小,接觸藝文活動的機會不多,頂多也只是彈彈鋼琴,偶而畫畫素描。

對於社會上這些正用生命馳騁的藝術家,也自然不怎麼熟識,

藝術之於我,彷彿一直坐在我的身旁,偶爾搭搭話,但卻和眾多的朋友一般,不怎麼熟識。

此時,我才開始悉心思考著:藝術對這樣的我來說,到底是甚麼?

「abstract painting」的圖片搜尋結果

不論如何拙劣的作品,只要被賦予意義,它就有了生命。

也許思考的時間太過投入,忘了台上的講座仍在進行,但對於那些簡單易懂的觀點,並不是使人太上心。

對了,簡單易懂。

我想起曾看過不少網友酸過藝術家的抽象畫作是乏味且完全依靠機緣而生的隨機產物,當然我也曾看過有藝術館展出一幅方正而潔白的帆布。

也許抽象畫讓人摸不著頭緒,但對於一位好的藝術家而言,能自然而然講述每一塊看似無意的斑點,每一筆彎曲的線條,這副作品便是被賦予了意義及故事。

我不相信華麗而無義的畫作,卻能細心傾聽一幅全白的帆布後畫者想表達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便使得撩亂的筆觸,隨機的斑紋顯得簡單易懂,不再是霧裡看花。

藝術的翻轉

隨科技的進步,藝術也隨之而大放異彩。多媒體的應用讓單存的舞蹈有了雷射激光的陪襯,各種形式的排列組合帶給人們新的刺激卻也有了新的距離。

這場講座讓我學到最多的,並不是藝術有多麼崇高以及至高無上,而是更能以業餘的角度去切入、去享受每一種不熟習的領域以及形式。

「我希望模糊了觀眾和表演者的界線,能翻轉大眾對藝術的既定印想。」

鄧富權表示他對台灣社會充滿了好奇心以及期待,期待著社會上的種種能量未來會帶領我們進入甚麼樣的方向。

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的藝術節就被這麼地澆灌了期望的雨水。

arrow
arrow

    古拉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